我們每天用的水是從哪里來的?三口之家一年要排放多少污水?排水管網又是如何工作?3月22日,在第二十九屆“世界水日”當天, 第三十四屆“中國水周”首日,由成都市水務局發起的“從雪山到錦江”快閃水博物館在錦城湖上線。以水的全生命旅程為參觀路線,生動簡潔的展陳內容,搭建了“供”“排”“凈”“治”四個微型展廳,只用10分鐘,便可看懂水的一生。
快閃水博物館
集裝箱變身快閃博物館
各路黑科技重現水的一生
從外表看上,坐落在錦城湖上的快閃博物館顯得有點平平無奇,但走進一看,里面卻是“別有洞天”。在現場,由四個集裝箱改造而成的博物館內,劃分成“供”“排”“凈”“治”四個微型展廳,內部由燈帶串起,通過模型、投影、3D打印等技術,展示水在途經都江堰、自來水廠、千家萬戶,再進行污水處理等環節,重現了水的一生。
“快閃水博物館普及了供水、排水、凈水、治水全生命周期,宣傳供排凈治一體化,呼吁市民珍惜水、愛護水。”據成都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快閃博物館內呈現了諸多生活中不易發現、不易看見而又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水務成效和成果,希望可以呼吁市民保護水資源、參與水建設、愛護水環境。
當天,不少市民在做好防疫措施的前提下,有序進入快閃博物館參觀、體驗。“這種形式還是有吸引力的,在內容設置上,一方面生動有趣,一方面也有科普的價值。不管哪個年齡段,都可以來看一看。”市民張先生說。
該了解,該快閃博物館還將于3月25、26日走進成都七中附小;3月27、28日走進春熙路古跡廣場。值得一提的是,市民在現場指定位置領取紙質“門票”書簽后,集齊“供”“排”“凈”“治”4個博物館的參觀打卡,即可參與抽獎。
快閃水博物館內部
加快供排凈治一體化
明年底完成錦江“消V”任務目標
今年春節,“點亮錦江”系列活動給不少市民帶來深刻印象,錦江水質的變化也成為不少市民談論的話題之一。“明顯感受到水質變好了,沒有異味。”
據了解,近年來成都市持續改善錦江水生態質量,加快推進供排凈治一體化改革、大力實施錦江黃龍溪斷面達標攻堅、有序開展錦江水生態治理、深入推進繞城內污水治理,推動錦江水生態持續好轉,優良水體率從2016年的69%提升到100%,流域內所有國、省考斷面水質全部達到地表水Ⅲ類以上,“十三五”期間實現了特大型城市河道水質從劣Ⅴ類提升到Ⅲ類的重大突破。
快閃水博物館內部
在“十四五”開局之年,成都市已于2月召開全市加快供排凈治一體化改革持續改善錦江水生態質量專項行動動員會議,審議了《成都市供排凈治一體化改革2021年工作要點》。根據工作方案,預計到2022年底,錦江一級支流和重要二級支流將基本實現“消V”,國控黃龍溪斷面水質持續達標。
“治理的重點便是要堅持供排凈治一體化。”成都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關于優化水務管理體制構建供排凈治一體化機制的試行意見》,成都將以全生命周期和全過程管理理念,對全域供水、排水、凈水、治水實施閉環管理,構建起覆蓋水源地、水廠、用水戶、排水戶、污水收集、城市排澇、污水處理、再生水利用、河湖水生態治理的系統管理體系。